朋友性好低調,從來都不大鑼大鼓大事宣揚,更不好任何直接與間接宣傳,所以今次這篇文章是冒著會被唸的危險去寫。雖然下筆到現在都不知道會寫了些什麼出來(我一向寫東西都習慣直接一段一段地寫下去,而不會把文字作前後調動,並在完成文章後才起題),但今晚總是有些感想要記下來。

近數年可能人大了,狷介多了,很難再如以往般付出熱情,或許對人不信任,「俾人老點」得多,不自覺地無論對著何人於何事何地都會自動築起保護罩,但更可能是我對朋友這回事變得更認真。

早前才與朋友談及近年都不太再在 Facebook 留言祝賀別人生日,也不想人家知道我何時生日,原因是那些看到 Facebook 右手邊「XX’s birthday is today」再把同一句留言貼上數位於同日生日朋友的 Timeline 讓事情彷彿變得廉價。又或者這樣說,能成為 Facebook 朋友都是我認同的人,我不留言反而代表敬重和默默祝福,只因平日只按讚但沒有太多留言卻「無驚無神」去「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恐防人家會以為我傻了或是有什麼居心(例如奉承公關朋友以搏好感之類)。再者多作互相留言的朋友和舊識我經已當作「自己人」,如果不相約吃飯亦無事常相見,並無需要惺惺作態。反而我會作生日留言就大有可能明知對方是小氣鬼所以行貨也要交。不過對於真心喜歡與相交但沒有機會見面(例如在外國或因自己公務繁忙而不能相見)的朋友們,我還是會留言一下。

當一個人對朋友的定義如斯認真,也許就離沒朋友不遠了。抱著「你若無心我便休」的態度,除了在Facebook草創初期我加了一堆人及偶爾會主動加一些我真正欣賞全然敬仰的人,我經已很少直接要求加入別人的社交網絡。現在我只會等待別人加我因我專重他們感受避免作出冒犯,而且從來只有別人 unfriend 或 unfollow 我而我總是作被動的一方。當然我也會 unfriend 別人,但只限於那些「仆街之中的仆街」,或把內容完全收藏讓我看不到的「死鏟」(那加我作甚?)。只是每一次處理這些事情我都會想,人與人的關係是因為社交網快捷便利而變得隨便、廉價、脆弱、不專重;還是人性,跟本如此?

忽然想起幾件關於Blogger Engagement的笑話:Blogger在 Facebook說自己有家人過世,公關明明已在Friend List之中卻鍥而不捨地追問他是否出席吃喝玩樂晚宴;至於已經「死人冧樓」痛哭失聲的blogger,Timeline相隔6小時後卻又大魚大肉像沒事人一樣出席發佈會。還有更多沒完沒了的不能細表,但總的來說就是大家的演技經好像經已比梁朝偉更精準,粗心大意得比高官否認於壓抑樓價前偷步賣樓更不可信,這一門自QE3後問題似未浮現,但開到茶靡到日漸式微已可預見。

也許我確實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朋友今天生日主人公說明不需多餘慶祝反而自淘腰包「包場」邀請好友與他一同分享喜愛的電影就使我感動不已。基於他生活品味很高我真的不敢胡亂購買生日禮物因此變成受他照顧了。這位近年才透過社交網絡真正熟捻起來的朋友使我想起學習彩油(Aura Soma)102號瓶 Archangel Samael 時所帶出「Love in the little things」訊息。老師解釋就是透過日常生活微小的事物去讓人感受到上天的愛,然而今天發生的使我聯想起這句:潤物細無聲。要知道爭取放映這套還未公開上畫的電影所需要克服的技術細節並不簡單,當大伙兒於心愛電影結尾保持安靜隨著配樂看著字幕直至大屏幕完全變成黑色然後一起鼓掌真的讓我很感動,亦好像說服我相信社交網絡還能產生真正情宜。朋友真的謝謝你,It really means a lot to me.

Tagged in: